新冠肺炎疫情深刻改變全球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同時,對礦業行業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全球經濟在大衰退后谷底反彈,全球礦業市場艱難回升。在國際環境更加嚴峻復雜的背景下,中國經濟快速恢復、運行平穩,中國礦業市場持續好轉。未來,全球經濟復蘇下行風險加大,只有合作共贏才能戰勝疫情,實現經濟持續增長。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穩定和安全的礦產品供應作保障,一方面,要加大國內找礦力度,用“最小的經濟代價”確保資源供應;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補充國內資源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使未從金融危機恢復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在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后谷底反彈。世界主要機構或組織對全球經濟進行了預測,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5%~5.9%(表1),為近80年來的最高值。全球經濟全面復蘇,但復蘇勢頭減弱。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和新的變種病毒蔓延,使得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受阻,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在4.1%以上,比2021年有所放緩。截至2021年底,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累計超過540萬人,其中,2021年新冠肺炎新增死亡人數350萬人,新增1億極度貧困人口。同時,全球經濟復蘇很不均衡,各國疫苗獲取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已成為世界各國短期經濟走勢分化的主要“斷層”。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復蘇步伐落后于發達經濟體,甚至出現倒退,特別是在經濟貧困、政局不穩的國家。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量有四分之一以上來自美國和中國;在2022年之前,約三分之二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難以恢復到疫情之前水平。2021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向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的一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碳達峰、碳中和”規劃元年。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疫情常態化,中國政府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加快構建經濟發展新格局,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平穩、發展韌性持續顯現。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4.4萬億元,同比增長8.1%,兩年平均增長5.1%,經濟增長超預期(以2019年同期數為基數,采用幾何平均法計算,下同),人均GDP約1.28萬美元。隨著國內經濟復蘇和疫情有效防控,國內消費市場逐步回暖,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21年前三季度,消費拉動GDP增長6.3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GDP增長2.3個百分點。投資需求穩定,支撐經濟平穩增長,拉動GDP1.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GDP增長1.7個百分點。凈出口需求快速增長,拉動經濟的作用增強,拉動GDP1.9個百分點,兩年平均拉動GDP增長1.1個百分點。3.1 礦產品價格屢創新高,劇烈震蕩
2021年,全球礦產品價格屢創新高。受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礦產品需求增加,以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國際地緣政治分裂和多極化加劇、礦山生產受阻、海運不暢運費飆升、“雙碳”政策限制等因素影響,使得全球礦產品供應缺口加大,價格屢創新高。其中,煤炭、天然氣、鐵礦石、銅、鋁、鋰、鎳、鈷等礦產品價格皆創近年來新高。全球礦產品價格劇烈震蕩,創年度最大漲跌。受礦產品供需基本面影響,原油和有色金屬價格整體一路上漲。2021年,美國WTI原油現貨均價68.1美元/桶,同比上漲73.4%(圖1),漲至7年高點,創11年來的最大年度漲幅。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均價9 318美元/t,同比上漲50.7%;鋁均價2 477美元/t,同比上漲45.9%;鉛均價2 201美元/t,同比上漲20.6%;鋅均價3 007美元/t,同比上漲32.6%(圖2);鎳均價18 465美元/t,同比上漲33.8%;鈷均價51 391美元/t,同比上漲63.5%。全球碳酸鋰均價13 665美元/t,同比上漲97.0%。圖2 2014—2021年倫敦金屬交易所銅、鋁、鉛、鋅金屬價格變化2021年,受礦產品需求和中國政策調控影響,煤炭和鐵礦石價格呈現倒“V”走勢。澳大利亞動力煤離岸年均價128.8美元/t,同比上漲117.8%,從1月的78.2美元/t上漲至11月的235.4美元/t,價格屢創新高,上漲2.0倍,而后大幅下跌,年底收于153.7美元/t,下跌34.7%。紐約商品交易所鐵礦石(品位62%)到岸年均價160美元/t,同比上漲48.8%,7月16日創出219.8美元/t新高,而后一路下跌,年內最低價為11月9日的92.0美元/t,跌幅達58.1%。貴金屬更多展現出金融屬性的價值,價格在一定區間波動。倫敦金屬交易所黃金年均價1 799美元/盎司,同比上漲2.6%。3.2 投資者對礦業市場的信心回調
全球礦業指數連續兩年回調。2021年,全球礦業指數年內均值105,比2020年均值88.6增長了18.6%(圖3),比2019年增長39.7%,兩年平均增長18.2%。在疫情期間,全球礦業指數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各國紛紛采用量化寬松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全球資本流動性加大,礦產品作為產業鏈上游所需的原材料,相比產業其他環節更為安全,更得世界資本青睞;二是因疫情影響,全球地緣政治多極化加劇、國際礦山生產和國際海運受限,使得礦產品供需呈現出短暫性、區域性地緊張態勢,導致煤炭、天然氣、銅、鐵等礦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股票交易增多。2021年以來,伴隨全球經濟復蘇、礦產品價格屢創新高,中國礦業市場進一步好轉,表現為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觸底反彈,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由降轉增,采選業企業利潤創歷史新高,礦產品生產繼續保持增長,能源結構加速改善,大宗礦產品進口保持高位,這些都展現出了礦業市場較強的韌性。4.1 油氣勘查投資增加,非油氣觸底反彈
全國地質勘查投資增加。2021年,預計全國地質勘查投資約960億元,同比增長一成左右,增量主要來自全國油氣地質勘查投資的增加,但低于十年來平均水平。而2020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871.9億元,同比下降12.2%。其中,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710.2億元,同比下降13.5%,占總投資額的81.5%;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資161.6億元,下降6.1%,占總投資額的18.5%(圖4)。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觸底反彈。2021年上半年,全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70.4億元,同比增長4.0%,為十年內首次增長。其中,受礦產品價格上漲帶動,社會資金增幅較大,為21.24億元,同比增長12.4%,占非油氣勘查投資的30.2%。4.2 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由降轉增
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加。2021年1—11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9.4萬億元,同比增長5.2%。其中,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由降轉增,同比增長7.3%,而2020年同期為下降14.1%,比全國固定資產投資高2.1個百分點,表明采礦業從新冠肺炎疫情的負面影響中緩慢恢復(圖5)。其中,非金屬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增長,同比增長27.2%;煤炭和黑色金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同比分別增長7.1%和23.3%;油氣和有色金屬受疫情影響連續兩年減少,同比分別下降0.4%和1.2%,但降幅收窄,分別收窄了29.2個百分點和2.8個百分點。圖5 2011—2021年全國和采礦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變化
采礦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加。2021年1—11月,采礦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而2020年同期為下降7.0%,但低于全部民間固定資產投資5.8個百分點。4.3 采選業穩中有升,利潤創新高
采選業穩中有升。2021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10.1%,采礦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5.1%,而2020年同期為持平。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6.1%,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企業同比增長4.7%,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比增長3.4%,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同比減少2.0%,非金屬礦采選業同比增長7.8%。采選業利潤創歷史最高水平。2021年1—11月,受礦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全國規模以上采礦業利潤創歷史最高水平,為9 921億元,同比增長1.9倍,遠高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38.0%的增速,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的12.4%(圖6)。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額6 474億元,同比增長2.2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企業利潤額1 824億元,同比增長2.8倍;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額為769億元,同比增長1.1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額為486億元,同比增長45.5%;非金屬礦采選業利潤額374億元,同比增長19.1%。圖6 2019—2021年工業和采礦業企業利潤增長變化2021年1—11月,全國能源和主要礦產品生產繼續保持增長,高于疫情之前水平。能源生產增速加快。全國發電量7.4萬億kW·h,同比增長9.2%。煤炭增產保供政策成效明顯,原煤產量36.7億t,同比增長4.2%;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發揮了積極帶頭作用,前十大煤炭生產企業產量總計19.8億t,同比增長5.8%,占全國原煤產量的54.0%。原油產量1.82億t,同比增長2.5%,連續3年保持增長。天然氣產量1 860億m3,同比增長8.9%,連續5年增產超100億m3。除粗鋼和水泥外,主要礦產品生產繼續保持增長。鐵礦石產量9.0億t,同比增長10.4%。粗鋼產量9.5億t,同比減少2.6%。十種有色金屬產量5 911萬t,同比增長6.3%;其中,精煉銅952.6萬t,同比增長8.1%;電解鋁3 544.7萬t,同比增長5.7%。磷礦石產量9 053.1萬t(折含P2O530%),同比增長12.1%。平板玻璃9.3億重量箱,同比增長8.4%。水泥產量21.7億t,同比減少0.2%(圖7)。圖7 2019—2021年重要礦產品生產增長率變化4.5 能源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加速調整
電力生產結構進一步優化。2021年1—11月,核能、風力和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量首次突破1萬億kW·h大關,占全國發電量的比例為14.2%,同比提高1.2個百分點。能源消費結構不斷改善。在一次能源消費中,預計2021年煤炭占比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占比提高0.6個百分點(圖8)。圖8 2011—2021年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變化4.6 大宗礦產進口量保持高位
大宗礦產進口量保持高位,其中,煤炭、天然氣、銅礦進口量增加,原油、鐵礦石進口量減少。2021年,煤炭進口量3.2億t,同比增長6.6%;原油進口量5.1億t,同比減少5.4%,為2005年以來首次下降,這主要是受國際油價大幅上漲以及國內環保政策影響;石油對外依存度70.7%,比2020年下降3.3個百分點。天然氣進口量1 674.7億m3,同比增長19.9%,對外依存度44.8%,比2020年提高2.2個百分點。受能耗雙控影響,國內鐵礦石需求減少,進口鐵礦石11.2億t,同比減少3.9%,對外依存度74.1%,比2020年下降1.5個百分點(圖9)。銅精礦進口量2 340.4萬t,同比增長7.6%。圖9 2011—2021年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變化
5.1 全球經濟復蘇下行風險加大,只有合作共贏才能破局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給世界和人類社會帶了歷史性、革命性的影響,不僅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更給人們的意識形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迫切需要重新審視人類的文明、文化以及制度體制,更應該重新思考我們同自然、環境以及其他生物之間的關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新型變異毒株出現,都將阻礙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由于世界各國疫苗獲取能力和政府應對政策的效果不同,世界范圍內的貧富差距和不平等現象將逆轉擴大,國家之間以及國家內部的矛盾將不斷激化。面對全球經濟復蘇進程放緩,經濟存量蛋糕爭奪將加劇,世界政治極化、經濟兩級分化、社會分化的趨勢將進一步惡化。未來,發達經濟體經濟總規模可能在2022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約三分之二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由于獲取疫苗能力低,經濟復蘇前景慘淡,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倒退,經濟面臨“失落的十年”。人類共同置身于這場全球危機之中,只有地球上所有地方的疫情結束,這場疫情才算真正結束。我們只有積極開展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應對危機,人類才有可能走出困局,在不破壞環境或加劇不平等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復蘇。5.2 加大國內找礦力度,用“最小的經濟代價”保障資源的穩定和安全供給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品進口國和消費國。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受資源稟賦的約束,我國部分礦產品供給壓力就比較大。疫情以來,全球能源價格暴漲帶動礦產品價格上漲、國際海運緊張、全球礦產品常態化斷供短供,以及愈加分裂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持續干擾我國礦產品的穩定安全供應。近十年,非油氣地質勘查投資大幅減少,與2012年峰值510億元相比,減少近七成。其中,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與地質災害調查、地質科技和地質資料服務等非傳統地質工作占比越來越大,在四成左右。真正用于找礦的資金越來減少,使得地勘隊伍人才大量流失,后備找礦力量不足,礦產資源接替堪憂,國內礦產品供應面臨較大風險。為了滿足我國對礦產品的需求,進口付出了很大的經濟代價。2021年,我國石油、天然氣、煤炭、鐵和銅礦(以下簡稱“五大類礦產品”)的進口額合計3.9萬億元,比2020年增加了1.2萬億元,增長43.4%。按目前地質勘查投資的數據估算,2021年五大類礦產品的進口額足夠地質找礦40余年,僅進口增量也夠找礦12年。與進口相比,地質勘查投資相對較小,加大國內找礦力度可以用“最小的經濟代價”保障國內礦產品的供應。過去十年,我國五大類礦產品進口額與地質勘查投資差距一直都比較大,兩者的比值為17~41倍。十年間,我國五大類礦產品進口額合計26萬億元,其中油氣進口額合計16萬億元。在這五大類礦產品中,除了油氣受資源稟賦限制外,煤炭是我國優勢礦產,鐵礦和銅礦也具有很大資源潛力,國內產量有很大提高空間。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即使部分礦產需要進口也能有一定議價權。5.3 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礦企開展國際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經濟陷入大衰退,短時間內,世界大部分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很難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隨著全球通脹水平增加、資金鏈斷裂、勞動力短缺,礦業企業也無法抵御經濟持續低迷帶來的危機,屆時許多優質的國際礦業項目可能會被出售,這對于中國礦業企業來說,可能是海外投資收購的機遇期,是打破礦產資源全球市場壟斷格局最好的時候。但同時,國內礦業企業當下面臨諸多困難,國際投資運營經驗不足,國際化人才短缺。要想進一步開展國際礦業合作,建議國家從頂層設計層面制定政策和資金扶持,引導企業科學有序開展國際礦業合作。在此過程中,更應該支持企業海外投資低風險、成熟的礦山項目。據美國S&P Global發布的《全球勘查投入預算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世界初級礦業公司預算分配給新建項目的比例占總預算26%,在建礦山占36%,生產礦區占38%。這也說明全球礦業勘查投資更傾向于這些低風險、成熟的礦山項目。(《中國礦業》雜志)
免責聲明 | 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來源于中國礦業報公眾號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
關鍵詞: